林作新 | 反思(一):微笑曲线
来源:林作新 2023-02-16 16:25:19


过去的一些管理概念,当年捧为金科玉律,但是经过这几十年来的实践,发现这些金科玉律不是那么正确了。


首先是微笑曲线,西方人在二战之后,认为真正赚钱,赚快钱、赚轻松钱的,是微笑曲线的两边,左边是研发、设计、管理等,右边是销售、品牌、服务等,而中间受苦受累的还是生产,赚慢钱、投资大、人力投入多、就赚那么一点辛苦钱。


于是,先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搞微笑曲线的左右两边,将中间生产的脏活累活给发展中国家去干。


当时提出这个想法时,大家都认为非常对,也很合理,因此逐利的西方财团,纷纷实践,脏活累活都搬到亚洲来,让勤劳的亚洲人搞生产。


这叫做全球化。


从实际社会的发展的角度上看也是合理的,西方发达国家,生活优越,人口减少,干那些生产的活儿也真的是划不来。


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刚好在“改革开放”,于是大量的轻重工业都涌进来,中国的人口,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两倍,足够容纳他们的工业。


中国人的勤劳、拼搏,在三四十年下来,从南到北都是工厂,中国人初步稳定下来之后,发现这种日子不是太合适,这种情况也不会持续太久,中国人逐渐往上游发展,抢占西方仅有的所谓的高科技制造业。


但这还不是最令西方担心的,一战和一战之前,英国胜了,是因为工业化;二战美国胜了,也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强大的工业能力。


现在工业大都跑到中国去了,后果会是怎么样的呢?西方的财团,才不管这些,他们只注重赚钱。


现在回过头来看,40-50年前,在西方的学者,大谈什么微笑曲线,我也是其中之一,中国的经济学者,抨击中国的工业,只赚那点微利等等,今天看起来,那都是缺少历史的战略眼光。


没有了工业,很难造战舰战车飞机,很难有能力消化更高一级的科研,国家如何进一步发展?


因此,微笑曲线的中段,受苦受累赚钱少的部分,才是优先级重要的,日本和德国就是注重这“中段”,把曲线的两头,当为辅助,当为配套,可惜他们自身的体量小,无法“撬动地球”。


我们发现,鼓吹并实践微笑曲线的美国,在奥巴马时代就发觉了,因此鼓吹工业回归,特朗普更是鼓吹,当今的拜登更是声嘶力竭地呼吁,但一来美国是一个被财团控制的国家,财团不管这些,只管赚钱,因此叫不动,而早干惯服务业的美国人,舒服惯了,也不再去工厂干脏活累活,也叫不动。


微笑曲线还是在微笑!

客服热线
工作日8:30 - 17:30
加入我们
个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