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萍在《产业集群第二春》一文中,对今天中国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现状,有非常独到和深刻的见解。
记得在十几二十年间,在中国家协的带领下,我和几位教授,到宁津、临沂、南康、海门、崇州、霸州等等许多地方,协助当地建立家具木业制造的产业集群。
十几二十年下来,有成功的,有不太成功的,有在衰退中的,我在2013年就写过《产业集聚与集群》(注一),介绍了产业集聚、产业区及产业集群之间的不同。
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
——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工业区或开发区,各种各样的工厂,汇聚在一个区域里。
——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agglomeration的意思是凝聚、结块,杂乱地混杂在一起,说得通俗一点,是同一行业抱团取暖。
——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由哈佛大学的迈克波特明确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一组通过垂直(买方、供应商)或水平(共同的客户、技术、渠道)关系连接的产业群。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这样定义产业集群的:由专业供应商、中介组织、大学、各种研究机构、以及顾客等,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生产网络。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就逐渐有了产业集聚,成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如山东德州的宁津,是自然形成的,做餐椅开始是“杂乱地混杂在一起”。山东的高密也是如此,他们不是由于全球化,由海内外大企业带来的集群,之所以至今仍能存活,是电商主导的渠道、流量,将这些小工厂的制造下限不断地拉低。
这些产业集聚形成不了产业集群,因为没有具备上述产业集群的条件,讲白一点,产业集群的条件是:
有一两个大企业为领头羊,最普通的情况是,在全球化产业转移过程,某地来了一个跨国企业,它会带来一批上下游企业,当地的政府也应该培养当地的小企业,慢慢与跨国企业配套。久而久之,跨国企业对这些配套企业会形成依赖,整体形成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比成本优势还更具优势。
跨国企业因此搬不走了,他们原本是哪里成本低就搬到哪里去的。另一方面,当地的小企业,从与跨国企业的配套中学到新的技术和国际化的管理。
这是产业集群的原本形态,当然领头羊大企业不一定是跨国企业,也可以是本国的大企业。但本国的大企业,在集群中能否很好的与当地企业配套,善待这些小企业,或转移什么好的管理观念?这是另外一个课题,这里不讨论。
产业集聚如果没有领头羊,就是一盘散沙,今天我抄你的款式,你拉我的员工,你报价100元,我报价80元,这一大片地区,这许多工厂,用同一种材料,做同一类款式,相同的机器设备,然后被一些IT的电商拖着走,互相厮杀,结果是:
——利润太低或者亏损,工厂没有赚到钱,就没有能力成长
——由于拼价钱,产品无法提升,只能越做越烂。
林雪萍认为:“......快手抖音这种直播,对于一个产业集群(其实只是产业集聚)而言,几乎就是工业毒品,他高调鼓励了那些醉心于在流量上下功夫的商家,而对于制造和设计的基本功,却基本置若罔闻......每一家制造业都是在流血战斗......死伤无数,这些前赴后继的死伤者,争前恐后地把中国制造的下限,极度延伸拉到极点,拼多多直播带货,将中国制造的劣质性一面,发挥到淋漓尽致,这就是一种重商抑工的毒品”。
电商对中国工业制造的伤害,林爱萍描述得十分深刻,她同时指出“中国至少有4亿人口的单一市场,其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正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最大引擎。”
我却认为:高品质的产品与目前家具的产业集聚,没有关系,产业集聚装不上这引擎。
中国人的收入一直在提高,中产阶级的数量会一直在增加,因此以为便宜就有市场,可能是一场误会,前些时候我去杭州调研,发现一个现象:
——杭州的房价,一平米七八万,甚至十几万,因此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要800—1000万。
——一般上,装修、家具、家电,最少应该是房价的10%左右,因此,两室两厅的家具,15万以下,无人问津。
和当地的朋友聊天,他们也如此说,一个家具套餐3—5万,没人有兴趣,在一般消费者的心中:“便宜没好货”,况且中国人爱面子,爱对比,因此不会买太便宜的家具。但他们的要求也高了,首先是环保,然后是材质、加工细节等等,这些要求,就不是那些产业集聚的家具工厂能够做到的。
今天中国的社会,许多地方已渡过温饱期,也不是有的用就好,捡便宜货的年代。林雪萍提的4亿人口,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期待着新国货,这4亿人口是什么概念?市场有多大?而且这4亿人口会不断增加,而现今的家具市场,高质量的产品不多,便宜的低端产品到处都是。
在产业集聚区里流血战斗的中小企业,都没有办法利用这些明显过剩的低端产能,升级去制造高端的产品。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或者他们得跳出这些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