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转内销,有点迷茫,找不准定位、搞不清市场趋势。找不到好的渠道,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渠道适合我们。”一家家具外贸企业的内销部门负责人,向家页表达了转型的困惑。
这是一家资深代工工厂,是很多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也给国内头部的美式品牌做过代工。在美国市场发展好的那些年,国内订单、零售业务基本不会做,因为费力不出彩。
转变发生在2018年,白热化在2019年,随着中美贸意摩擦不断升级,像这样的代工企业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
2020年伊始,疫情的爆发先是让工厂复工困难,随后便是国外订单量的断崖式下跌,公司想了几年的转型,被迫在这样的情况下,立即执行。
“过去主要做美式产品,最近也在研发轻奢和现代的款式,迎合国内市场。”
对于这些工厂而言,产品力可谓是的,但是从生产到品牌,除了对市场和渠道的把控,更需要升级的是一整套运营流程。
困惑也不止存在于外贸工厂,国内很多代工企业,同样面临着转型的困境。
中国是制造大国,家居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当市场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变得多样,品牌就需要相应做出更快、更灵活地调整,这便对生产端的配合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柔性生产的理念已经在家居行业流行了很多年,它是一个时髦的概念,是上市公司财报里要浓墨重彩勾勒的一笔。
但对于更广泛的生产企业而言,只要有订单、有钱赚,并没有人愿意花钱做生产线改造,每增加一分成本投入,就意味着减少一分利润。
近几年,在那些单纯做生产的企业之间总是流传着一种声音,那就是利润越来越薄,生意越来越难做。
其实感觉生意难做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市场需求变小了,而是对生产水平的要求提高了。
生产制造业的准入门槛低,产能落后的小工厂越多,恶性竞争就越激烈,后果是对于上游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利润被稀释。
如何才能满足品牌端日益提高的灵活度需求?工厂的数字化改造、柔性化生产是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案。
工业4.0的概念演进了7年,但实际上,作为生产大国,我们的工厂3.0尚未普及,甚至有海量企业停留在2.0阶段。
疫情期间的困境给很多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原本就供大于求的市场上,需求再次紧缩,对供方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当需求变得苛刻,就是在倒逼供给侧进行改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995.5亿元,比上年下降3.3%,自2017年以来,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始终处于下滑状态。
数据是最能够说明问题的,实际上,我国的工业营收利润率一直不高的原因就是在于技术含量太低。
相比起全行业的利润情况,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分别增长4.8%和3.0%,明显好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润相对应的是价格和成本,如果同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一定的,那么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是扩充利润空间的重要途径。
引进先进的生产系统,对落后的产能进行改造,才能兼顾个性化、小批量的需求与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的策略。
此后,有大量专注于产业信息系统的企业出现,它们有的已经在国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的是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不论哪种情况,本质上都是通过提升我国制造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来实现降本增效、迭代产能的目标。
抓住工业互联网的机遇,是家居生产端迈入下一个时代的通行证。
系统的引入和运营方式的改造,好处不在一朝一夕,也不止在一企一司,而在于更长远的、整个产业的效率提升和资源集约。
随着需求侧的快速变化,产品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并且在朝着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
在过去,工厂以大规模生产为主,不同的企业之间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对于需求端的变化要很长的周期去反应和调整,慢的原因在于缺乏对供应链体系的快速整合、同步和更新的能力。
信息化改造不限于生产本身,还包括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手段和沟通方法。
当生产企业的全流程都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它与需求端就能够实现信息对接,通过数据判断潜在的调整方向。
此外,工厂与工厂间,工厂与上游供应链也能够同步信息,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这样的方式在同行是冤家的年代看似不可理喻,但是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产业协同才是效率最大化的方式。
壁垒打破之后,受益方甚至不只是一个产业,更是对全球供应链的组建和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我国提出发展工业4.0的方针已经过去五年,下一个五年,我们是否能与全球接轨,成为全球供应链中最核心的一环,信息化是关键。
当前全球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已经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除了消费全球化,其实生产分工也已经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
以更先进的汽车、电子产品为例,一个成型的产品已经被拆分成越来越多的细小部件,它们来自不同的工厂甚至不同的国度。
当供应链被铺开、延长,就需要信息化的方式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
当前欧美等核心技术持有国的工业信息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如果想要占据更多、更有价值的供应环节,就要达到与需求端平等的发展水平。
中国一直是家具产品出口大国,可我们不想看到的是,我们具备出口能力的原因是我们具有更低价的原材料和更廉价的劳动力,这样的出口量从来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品牌想要走向世界,就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融合,打通设计、生产和销售,生产企业要不断提升解决复杂需求的能力,以及应对千人千面消费需求的能力。
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或许不是发明蒸气机或计算机,它看上去没有那么颠覆,但是将机器生产与数据运算相结合,使生产效率获得指数级的提升同样不简单。
未来工业的关键词就是柔性,而柔性的前提是信息化。
工业互联网浪潮的到来是挑战也是机遇,于国而言,我们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抓住这一轮机会,我们就会从制造大国变成工业强国。
于企业而言,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正在涌现,拥抱变化、主动创新,我们就可以不再做整个产业链里分利最少的一方,甚至有机会打造出一批世界品牌。
从家具出口看中国到家具品牌看中国,这样的变化,需要全行业的齐心协力、积极参与。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