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在当下的全球疫情尚未被完全扑灭,政治与经济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下,许美琪老师从横向的经济全球化和纵向的产业发展史角度,分析了中国家具业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国际家具消费
3、中国家具业的基础能力再造
4、美国家具战争及经验教训
1990年代经济全球化高潮以来,亚洲家具业快速发展,全球家具业形成了亚洲、欧洲和北美三极,中国成为全球家具生产、出口和消费第一大国。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家具业的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亚洲家具业的内部发生产业转移,中国家具业有相当部分向东盟国家转移,越南、印度家具业发展迅速;欧洲家具业东欧国家如波兰等国兴起,传统家具强国云集的西欧相对衰落;美国家具业取得了一些恢复。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以来的大变局,其表现之一就是自197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版图已被改写,进入了“2.0”版。它与1970年代以来的“1.0”版经济全球化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国家面临着民粹主义、单边主义的民意和思潮,筑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二是货物全球贸易量下降,而货物区域性贸易量上升,近日RECP的签订更表明了这种区域化的趋势。
新冠疫情目前还在全球肆虐,它极大地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重创了国际贸易,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1~32%。上述的经济全球化的“2.0”版将会越演越烈。我国家具业占国际家具业生产份额自2019年比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以来,家具出口也将进一步萎缩,例如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家具出口同比下降了20.77%。
而新兴国家如亚洲的越南、欧洲的波兰等将进一步争夺我国的家具出口市场份额,传统发达家具业国家将部分恢复本土生产。2008年以来已分化的国际家具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
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家具业必须注意产业转移和产业空心化问题;同时汲取美国家具业由于资本化而走向衰落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中国家具业必须加强基础能力的提升,补齐短板,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家具业的国际新格局
近代人类社会的全球化有两轮,第一轮是自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即1860~1914年,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这一轮全球化,第二轮是1970年代开始到1990年代进入高潮的全球化,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了全球经济。
1992年,中国对美国的家具出口为2.08 亿美元,到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则上升到108亿美元。从1998年至2007年的19年间,中国家具业的产值增长了130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9.27%;家具出口额增长了294倍,年平均增长34.9%。自2005年起,中国跃升为全球家具第一大制造国和第一大出口国。
在1990年代的新一轮全球化高潮中,亚洲家具业快速发展。全球家具业形成了亚洲、欧洲和北美三极。
1990年代全球化中国际家具业的格局
在这一时期,全球家具业的格局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大多数的家具贸易发生在经济区内部,如欧盟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经济区等。2005年,全球的家具贸易额约为800亿美元,非经济区的贸易额为336.54亿美元(262.5亿欧元,依美元/欧元 = 0.78汇率计算),仅占42.06%,全球各主要经济区内部的贸易额则占57.94%,如北美的家具贸易有90%在北美内部进行,而欧洲的家具贸易中的四分之三在欧洲内部发生。但是,亚洲的家具贸易是上述现象的例外,其向其他各洲的出口贸易额占到总出口额的85%。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家具出口大国,2004年的出口额为130亿欧元;排名第二的是意大利,出口额为85亿欧元;第三是德国,出口额为53亿欧元;加拿大名列第四,出口额为43亿欧元;第五是波兰,出口额为38亿欧元。其它出口额高于20亿欧元的国家有美国、墨西哥、丹麦和法国。
经济区内部正在发生产业转移,如欧盟,德国和意大利的家具业正在大量向东欧国家如波兰、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等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又如东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家具业向越南、泰国转移,并有相当部份转移至中国大陆。
其次,从家具贸易的数量(以质量计)来看,与家具贸易以金额计出现了不同的情况。中国的出口家具数量是意大利的三倍有余,而波兰则与意大利持平,德国的排名落到了第五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则分别上升到第六位和第八位(图1、图2)。
这表明,各出口国在产品附加值上有明显的差异,换句话说,如中国家具产品的价格不足意大利的二分之一。
第三,出口导向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明显的贸易顺差,但生产大国和地区未必幸运,即使是重要的出口国如德国和美国也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中国的家具贸易顺差最大,进出口相抵几乎也达到130亿欧元,换句话说,与出口相比进口微不足道。意大利的顺差为70亿欧元,波兰超过30亿欧元。最大的家具贸易逆差国家是美国,达到150亿欧元,其次是英国,为40亿欧元,接着是日本、法国、德国、瑞士和俄罗斯。
国际家具业的格局变化表现为,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家具业虽然仍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其产业正在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主要工业化国家家具业的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正在不断丢失中低端产品的市场,而对中低端产品国内需求较大的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出现了明显的贸易逆差;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已成为国际家具业的新秀。
亚洲已成为国际家具业的重要产区,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将占到世界总产值的20%,中国则占到10%。国际家具业呈现出欧洲、亚洲和美洲三足鼎立的态势,而其中欧洲的停滞或下降与亚洲的发展或上升是最为令人注目的现象。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家具业格局的新变化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家具业的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亚洲家具业的内部发生产业转移,中国家具业有相当部分向东盟国家转移,越南、印度家具业发展迅速;欧洲家具业东欧国家如波兰等国兴起,传统家具强国云集的西欧相对衰落;美国家具业取得了一些恢复,尽管从1990年代起,美国家具生产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但美国本土仍拥有相当大的家具产业,特别在高端民用家具(如沙发、床垫等)、高端办公家具、厨柜生产方面有较大的生产能力(图4)。
作为传统的家具生产地区,2019年美国家具生产继续增长,增长率高于2018年。2019年美国家具生产仍呈上升态势,美国制造商仍能获取国内市场机会并赢利。在家具设计、品牌和营销方式上,美国家具业仍居于国际家具业的前列。
欧洲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是传统的家具强国,意大利和法国等以设计创新见长,而德国则以制造工艺及设备占尽优势;但在经历多年的增长以后,近几年来出现了停滞和徘徊。各国表现忧喜参半,德国表现不佳,意大利则表现稳定;东欧国家则是家具业的新秀,生产和出口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尤以波兰更显突出(图5)。
从2013年至2019年,全球的家具产值累计增长了9%,2019年全球的家具产值为490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全球的50%,该地区在2019年的家具生产出现了下滑,总量约为2600亿美元。
在全球家具生产的前10的国家中,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是传统的家具生产大国,但印度、波兰、越南近几年的生产发展迅猛,尤其是越南的增长十分可观。印度由于近年来消费水平提高,市场需求度巨大,刺激家具产业大幅扩张。波兰在家具出口方面呈现优势,通过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增加了本国家具产量。
2019年,中国家具生产总额占全球的37%,相比2018年下降低了2个百分点。这也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新兴的家具生产国,特别是亚洲的越南、印度和土耳其等、欧洲的波兰、罗马尼亚等正在积极进军国际市场,争夺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图6)。
在家具的设计、制造、营销的产业链条中,发达国家各领风骚,如意大利在设计方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设计配套服务,即从使用者的调查研究、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模型制作和原型生产、人体工程学研究、电脑软件设计,一直到产品的包装和促销的平面设计活动等等。
意大利的一些设计公司还具有全球活动的能力,特别是能够设计出能够在全球销售的产品;又如德国在家具机械方面独步天下,在数字化加工方面,不仅有单机和加工中心,而且拥有全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线,因此它的工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加工臻至完好;美国在品牌和营销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如它的床垫品牌一直在世界上独占鳌头,而“关系营销”模式更把制造商、经销商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家具业格局走向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以来的大变局,其表现之一就是自197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版图已被改写,进入了“2.0”版。
它与1970年代以来的“1.0”版经济全球化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国家面临着民粹主义、单边主义的民意和思潮,筑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
二是货物全球贸易量下降,而货物区域性贸易量上升,近日RECP的签订更表明了这种区域化的趋势。家具出口是一种成品的货物贸易,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中国家具出口的主要传统市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所受到的冲击将会是巨大的,例如受美中贸易战的影响,2019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家具累计为168.75亿美元,同比下降20.55%。
2019年末至2020年的新冠疫情,迫使全球主要经济体“封锁”,中国是在第一季度,但从4月开始逐渐走出疫情,现在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全面地复工复产,是目前全球经济进入正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
美国成为世界上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确诊人数超千万,欧洲在第二季度疫情虽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从第三季度第二波疫情使情况更为严重。
目前全球新冠确诊人数已超过5000万,因新冠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25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出现4.6%的负增长。新冠疫情使全球经济面临着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种情况必然极大地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重创国际贸易,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1~32%。上述的经济全球化的“2.0”版将会越演越烈。我国家具业占国际家具业生产份额自2019年比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以来,家具出口也将进一步萎缩。
例如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家具出口同比下降了20.77%,而新兴国家如亚洲的越南、欧洲的波兰等将进一步争夺我国的家具出口市场份额,传统发达家具业国家将部分恢复本土生产。2008年以来已分化的国际家具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
目前国际家具消费
2012年~2018年间,世界家具市场逐年增长,2019年略有回落,全球家具消费4770亿美元,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是世界三大市场,分别占全球家具消费42.3%、25.5%和24.1%(图7)。
全球最大的家具消费国是中国、美国、德国、印度、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意大利,2013~2019年的6年中,这些国家的家具消费累计增长率(见图8)。
在这些国家中,中国、印度、韩国和意大利属于国内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市场,进口产品的渗透率较低。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所占份额比较均衡。整体而言,亚洲市场自给率较高,北美进口比例较高。目前在全球市场中(不包括中国),中国提供的产品占比约16%。
我国家具业的产业转移问题
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生了三次:
第一次在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等地区转移。
第二次在60~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第三次在8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向中国内地转移。
自9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成为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1992-2007年,中国连续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8200亿美元,也正由此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开始启动。只是在这次产业转移中,中国制造业成了受冲击最大的行业。
2012年上半年开始,以制造业为主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净利润就开始下降。中国企业联合会的研究报告也表明,中国制造业正遭遇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空心化”困局。这种“空心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低端制造企业为寻求生存空间被迫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导致本土的就业机会减少和制造业发展速度放慢;
二是制造业产业自身缺乏核心技术,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其后果是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技术上受制于人,导致盈利空间难以提升,产业升级也困难重重。
与前三次相比,第四次产业转移有两点显著不同:一是转移的动力不同。前三次转移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下生产分工细化的影响,企业出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需要而将对人力和技术要求不高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新兴的发展国家,以利用该地区的廉价资源并抢占市场。
所以,产业转移的企业除了上一次产业转移时迁入的外资企业,还包括本土成长起来的制造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前三次产业转移是一种企业的主动战略转移。
而目前进行的第四次产业转移主要是在中国迅速飙升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土地等资源成本的挤压下,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压缩,是一种被迫的寻求生存性转移;
二是转移的方向不同。前三次的产业转移都是单方向的由上往下的转移,即由经济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国家转移,而这次转移出现了双向的转移。
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以出口或代工为主的中小制造企业由中国向越南、缅甸、印度、印尼等劳动力和资源等更低廉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由中国沿海地区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同时也有一部分高端制造业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引导下回流。
对于造成第四次产业转移的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更多的是短期世界经济波动和中国经济发展长期趋势性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短期因素包括美国虚拟经济泡沫破灭、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世界需求持续萎缩,以及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乏力。
而长期和内在因素方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土地等自然要素成本攀升,中国生产要素变化造成的潜在增长率下降,成本上升需求又不足是制造业利润空间急剧收窄的直接原因。
加上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中国制造业不仅在国际分工中的获益微薄,还从根本上削弱了本土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权。
因此,在当前持续低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们面临既失去低端制造业又失去高端制造业的双重危险,压力自然不小。
如何应对这种双重风险呢?有一种观点认为新一次的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不要过多干预,即该走的就让他走,“腾笼换鸟”之后,我们反而可以潜心下来进行产业升级。这种观点带来普遍性,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继续与越南缅甸等国家拼成本,控制工资增长或牺牲环境,那我们的经济转型何时能实现呢?
但这种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的时代即将终结,必将逐步走向“适度增长”。
关键的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超高速增长”走向“适度增长”的转型之路会非常艰难,这两种增长模式之间的切换需要一个自然的渐进的过渡路径,而制造业能否成功转型是关键中的关键。
历史上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都经历过经济增长速度骤降的时期,日本在1973年、韩国和中国台湾在1997年,而且骤降之后增速再也没能反弹回来。
试想一下,中国能逃脱这个规律吗?第四次产业转移会不会是中国经济增速骤降的外部导火线呢?如果中国经济增速出现骤降,中国的就业怎么办?中国还有近2~3亿的农民需要进城怎么办?中国刚刚过50%的城市化持续推进怎么办?
要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以为,对于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我们肯定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
第一,充分利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合理引导低端制造业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迁移;
第二,适度削减大手笔投资资金,用以支持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设备改造和产业升级;
第三,要从出口退税、削减税费、简化行政审批等各方面为制造业(包括低端制造业)优化企业生存环境,只有先活下来才能谈产业升级;
第四,加快推进经济制度改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渐退后,制度红利应该还值得期待。
可以作个形象比喻,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好比一场洪水,处于低洼地带的中国制造业需要赶紧往上爬,但爬也要一个过程。我们既要想办法延缓洪水流入速度,也要尽量拉扯企业一把。否则,企业都瞬间淹死了,哪来的今后产业升级和中国制造业未来呢。
我国家具业的概况和特点
① 概况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家具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家具企业生产企业6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6500家,从业人员500多万人。
2019年我国家具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410家(其中99%为民营企业),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117.16亿元,同比增长1.48%;营业利润462.73元,同比增长10.81%。
2019年我国家具总出口额为560.93亿美元,同比增长0.96%。
2019年,全球家具产值4900亿美元,中国占37%;
全球家具出口1600亿美元,中国占35%;
全球家具消费4770亿美元,中国占28%。
自2016年以来,我国家具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2016年为8559.46亿元,2019年收窄至7117.16亿元;出口增速也开始趋降,2018年的增速为8.08%,2019年下降至0.96%。
目前我国家具产业的生产普遍已实现了机械化,部分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少数企业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生产。我国家具产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企业(主要为实木和木质人造板材、钢、铝等),到中游的家具生产企业,至下游的家具批发零售业(在全国拥有约1亿平方米的专业市场)相对完整且基本本土化。
此外,我国家具业的配套行业,如木工机械、家具五金、涂料胶料、纺织品等都能支撑和满足行业的中低端需求,但高端的木工机械和五金等仍依赖进口(主要是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进口)。
② 特点
我国家具业的特点是:
第一,行业从整体上表现出高度的分散性,集中度不高,在全国的6500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不到10%;在行业各部门中,如实木家具、板式家具、办公家具、软体家具等,虽然有少数的领军的大型企业,但它们远不如汽车、家电等行业,形成相对压倒性的市场优势,家具市场呈现出几乎完全的自由竞争性格局。
其二,从工业版本来说,我国家具企业有2.0、3.0、4.0版的,生产方式有初步机械化的、完全机械化的、机械化+自动化的、数字化的并存。但是后两者的占比较小,90%以上的企业只有少量的数字化机床,或几乎没有。整个行业远没有实行数字化制造的生产方式。我国家具业在基础能力方面尚存在着许多短板,急需补齐,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地成长为一个现代产业。
我国家具业的基础能力再造
家具分课题组由中国家具协会陈宝光、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许柏鸣、上海家具研究所许美琪组成,课题组组织和动员了全国的家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力量参与该项研究。11月中旬,已初步完成研究报告提交中国工程院。
1、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于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以及绿色、智能、普惠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重合期,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和密切,推动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新趋势。
伴随科技进步、消费者的新需求和对品质的新要求,以及资源稀缺性加剧和社会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我国家具业的制造由规模化批量生产逐步向定制化生产和服务型制造转变,制造商由单纯产品生产,向以客户为主的产品服务转变。
家具等民生产业的产品制造业正寻求更加高效、可持续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传统生产向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变,由粗放生产向可持续生产转变。
我国国内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差距缩小以及二孩政策放开等发展红利和改革红利叠加,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等不断产生。新需求要求民生消费品不断提升质量水平,激发了民生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民生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使得我国家具业等消费品产业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刻不容缓。
面对全球制造业格局的重塑,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新冠疫情下,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其中通信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纺织、家用电器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民生产业多个领域被认定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产业,这既肯定了我国民生产业的国际地位,也预示我国民生产业进一步发展将面对更大挑战。可以预见,我国家具业等民生产业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将加快向产业链高端引领方向迈进。
2、意义
坚实的纺织服装、食品、家用电器、家具等民生产业基础,是支撑民生产业高质量和高端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以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围绕我国纺织服装、食品、家用电器、家具等民生产业基础领域的薄弱环节,与本领域国际领先技术对标分析,深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引导我国纺织服装、食品、家用电器、家具产业在国家和行业相关政策支持下,跨行业领域交叉结合,整合资源,科技创新,补齐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技术短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对于我国纺织服装、食品、家用电器、家具产业巩固优势,创新发展,走向高质量、高端引领具有重要意义。
3、基础能力再造的五个“基础能力”
产业基础能力再造主要指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及装备、专用基础件、工业软件、产业质量基础这“五个基础能力”。
①基础材料——基础原料主要包括实木木材(Solid wood)和各类木质人造板(wood-based panel)。由于木材的可再生性和环保特点,在可预见的未来木材仍然是家具业的主要基础材料。此外还包括金属材料、塑料、纺织品、竹材等。
②基础工艺及装备——实木家具的基础工艺是木材干燥、锯、刨、铣、镂、钻、砂光、涂饰等。板式家具的基础工艺是锯、钻、封边。大部分板式家具主要用覆面(或贴面)来装饰,少量使用涂饰。
软体家具中沙发的工艺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沙发框架制造,第二部分是在框架上填塞海绵并外覆皮革或布艺。床垫生产线主要设备有邦尼尔弹簧机、串床机、袋装弹簧机、袋装弹簧粘胶机、绗缝机、包缝机、围边机、床垫组装流水线、床芯热熔胶生产线、床芯水基胶生产线、床垫薄膜包装机、床垫压缩卷装机、床垫套装机等。
金属家具主要是文件柜、密集架、公共用座椅如空港候机、医院候诊座椅等,其制造工艺与汽车业外壳制造相似,但由于造型多为线型框架式,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借鉴汽车外壳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方式。
③专用基础件——家具基础零部件的共性部分主要是构件和五金件。在板式家具中板式零部件通过五金件连接成为构件;在实木家具中零部件或通过榫槽接合或通过五金连接成为构件,现在越来越多采用了五金件连接。软体家具则由木制框架或金属框架外覆软包(海绵和皮革、纺织品等)成为成品。家具五金件(五金配件)是家具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国际标准已将家具五金件分为9大类:锁、连接件、铰链、滑动装置(滑道)、位置保持装置、高度调节装置、支承件、拉手、脚轮及脚座。其中,铰链、连接件和抽屉滑道是现代家具中最普遍使用的3类五金配件,常被称为“3大件”。
④工业软件——家具产业工业软件是对相关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环节的模型化、代码化、工具化。系统的家具产业工业软件构筑起产业数据闭环和数据自动流动规则体系,以应对家具产业生产中的流程性环节和离散环节,实现加工资源的高效配置等。家具产业工业软件主要包括产业专用的 CAD、CAM、CAPP、MES、ERP、MIS、CRM等系统软件。
⑤产业质量基础——标准是产业重要的质量基础,对于改善家具行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组织专业化生产、节约原材料、保障安全、开展国际贸易、提高经济效益等有重要作用。我国家具标准主要分原料、工艺标准,产品质量、安全、健康标准,加工装备及器材技术标准等。检验测试仪器设备是家具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基础,主要包括污染物分析、分析仪器、标样等。
美国家具战争的故事
一个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家具业中存在着所谓“内部人”和“外部人”两个集团。前者是长期从事家具业的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他们虽熟悉专业,但缺乏资本运作的知识和经验;后者是自该时期以后介入的从事资本运作的投资机构,他们企图利用资本来控制家具业从中谋利,但是并不了解家具业的复杂性,因此功败垂成,最终使家具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降低,不得不转移海外,而更重要的他们是出于逐利的本性来促使这种转移。
最近美国最大的床垫制造商“席梦思”破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公司经过7次兼并重组,最后仍背负巨额债务不得不申请破产并企图在亚洲找到买家,而每一次易手,都让资本运作者从中捞到好处,却把债务转嫁给公司。
另一个原因是亚洲家具业的竞争,亚洲家具业一方面利用劳动力价廉的优势,另一方面依靠美国家具业向该地区的转移,掌握了美式家具制造的技术,从而极具竞争力,用“物美价廉”的产品长驱直入美国本土市场。
不过,我们从美国学者和企业家研究美国家具业的衰落中至少可以借鉴两点:
不管怎么说,一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失败了固然需要反思,成功了也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健康地发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极为复杂多变,中国家具业的今后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是也有许多艰难和险阻。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上一切可以借鉴的经验,包括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