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向往的生活,生活方式集合店的疯长与困局?
来源:家页传媒 2020-06-23 10:34:00
不管你有没有发现,商场里的家居用品变多了。
 
除了被单独分出的居家用品区,各种名称的生活方式集合店正侵袭着负一到二楼的视觉空间,从厨房用品、枕头床单、水杯饰品、再到香薰蜡烛、玩偶衣帽,这些店铺像是一个个魔法空间,以生活方式为内涵,售卖着一切你想拥有的家居装饰品。
 
生活方式集合店风靡的背后,折射的是消费者对于物品背后生活的向往。
 

“淘宝上的类似日用品一般不发西藏,很开心这里有名创优品。”在关于名创优品的报道下方,一位坐标西藏的姑娘留言,名创优品撑起了快递也拒绝抵达的西藏生活日用品的半边天。
 
近年来,无论是小城镇的街边还是繁华市中心的购物商场,你总会找到一家红色的MINISO——中文名创优品,以及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青绿“NOME"。
 
名创优品主打日本设计,NOME则透露出浓厚的北欧风,两者在产品设计上有所侧重,但整体来看,都是典型的生活方式展示型门店。
 
简而言之,这些门店通过倡导某种生活理念,在此基础上售卖与此观念相对应的生活日用。相比常规家具,这些产品体积偏小,价格偏低,使用相对高频。
 
常见产品包含家纺、厨房用品、水杯、饰品等,他们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在使用了这些器具后,你就能获得你想要的某种生活。
 
生活方式展示型门店的基底在于生活方式,目前主要有日系、北欧风以及中国原创三大系列。
 
名创优品最初便是以“日本设计”走红,但最著名的日系莫过于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MUJI风,无印良品以“性冷淡”“自然极简”“舒适”的设计出圈,门店多位于购物商场,店内装饰以低饱和、浅色为主,风格淡雅,受到了国内文艺青年的青睐。
 
走红之后,迎接无印良品却是大量跟风,“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是其真实写照,加之后期商标风波、降价、以及频传质量问题,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情况堪忧。
 
NOME、北欧时刻、OCE等则是典型的北欧风格,其店面装饰以低饱和、浅色为主,整体空间光线通透,产品摆放间隔较大,处处透露出自然随性的特点,通过店面布局似乎就能感受到北欧人民自由烂漫的生活状态。
 
国内原创则有九木杂物社、白桃说等品牌,白桃说目前覆盖范围在苏杭一带,九木杂物社则在华北到西南的各大商场都能看见其身影。
 
除此之外,各大跨界巨头也涉足生活方式领域,小米、苏宁、京东、海澜之家等企业纷纷推出XX有品、选品系列,Zara Home一时间也在各大商场风头无两。
 
文娱领域中,视频平台一条也开启“一条”杂货铺,且势头良好,以文化内容衍生出日用销售,似乎已被证明是一条可行之道。
 
如今,名创优品已经是各大商场常驻嘉宾,购物商场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方式集中型店面,受到如此多青睐,他们究竟有什么魔力?
 

追溯无印良品的兴起,都会见到一个正处于经济低迷期的日本,当时的消费者不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质,也希望价格从优,无印良品提倡的“无标签”“平实”“极简”成为大众的选择。
 
看似是人群选择了风格,实则是时代选择了产品,生活方式集合店的兴起是时代大背景与消费群体变化后的自然趋势。
 
首先是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烈了。
 
20-30岁人群如今已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大多数生活在物质丰裕的年代,满足了基础生存条件,见识过更多世面,所以对美好生活有更多向往。
 
与此同时,外来文化进入国内,带来了更多新的生活理念,北欧风和日系就是其中一部分。
 
与其说是购买产品,不如说是向往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无印良品就是最好的案例,而生活日用品就是承载其生活方式最直接的物品。
 
在这之前,国内的家居日用品大多在超市或者街边的五金杂货铺售卖,与生鲜、食品、工具等共处一室,并未有单独店面。
 
超市虽然产品种类齐全,但为了满足大众审美产品大多缺乏设计感,并不能满足某一类人群的特殊审美,更谈不上美好。
在此情况下,生活方式集合店横空出世,提供了较之超市用品更有设计感,且拥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生活日用品,填补了这块巨大的空缺,也为积攒的市场需求提供了倾泻的出口。
 
同时,他们还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设计,强调“小确幸”与“仪式感”,迎合了当前年轻群体对“即使是租房也要好好生活”的理念。
 
“宅文化”也是助推剂,对于越来越多的宅家人群来说,待在家中的时间越多,对家居环境的要求就越高,香薰、桌布、一个设计独特的水杯,这些看起不起眼的小物件往往能带来出人意料的幸福感。
 
但这似乎还不足以解释生活方式集合店的火爆,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消费体验是其中的关键。
 
生活方式集合店虽然大量售卖家具相关产品,但并未沿用家具卖场的销售模式,而是采用自主购物模式,这种自由的购物环境显然能让人更放松。
 
比起超市产品的鱼龙混杂,生活方式集合店将家居日用品集合在一起,降低了奔波寻找的劳累。
 
此外,尽管店中粘贴有可自助扫码的小程序图片,但并没有想尽办法要电话号码的销售员,交出微信只是出于消费者的自主意愿。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改动,却包含了对用户心态的深刻洞悉,使得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
 
当前网购已经能满足大部分购物需求,线下门店的唯一优势只剩下体验,试想,假如线下店体验不佳,那么消费者为何还要大费周章来线下消费呢?
 
对于各大跨界巨头来说,企业原本就占有渠道优势,在这个渠道之上推出产品,无疑具有先天优势。
 
售卖日用实际上也利润颇丰,他们的模式与传统“十元店”相似,比前者更进一步的是选址在热闹的购物中心,就可以在大量人流的基础上,实现以低利润的好物带动高利润的产品,薄利多销,都使这种模式屡赚不赔。
 
生活方式集合店更成功的点在于,它模糊了产品需求与玩乐的界限,让即使没有需求的人也会有兴趣进店。
 
产品种类多,有设计感,空间布局精美,进店就像是探险和淘宝,就算没有实际需求,也值得一逛。此前多家品牌还尝试与潮流IP打造联名款产品,将家居日用玩成了潮流单品。
 
当一个店铺成为消费者即使没有需求也会因为好奇进店的存在时,还愁没有流量吗?
 
目前来看,国内生活方式集合店虽然百花齐绽,但至今仍未跑出巨头企业,而巨大的潜力也使新玩家不断入场,行业看似一片向好之下,问题也在暗自滋长。
 

2018年,名创优品与NOME陷入抄袭风波,名创优品指责NOME抄袭其模式,NOME则剑指名创优品复制其商标,两者闹得沸沸扬扬。
 
后NOME又因为供应链、加盟等问题陷入经营调整,从被众多资本看好的新零售新秀到如今的销声匿迹,不免让人唏嘘。
 
除开供应链、加盟等经营问题,NOME马失前蹄体现出来的是整个行业严重的抄袭问题。事实上,只要是有原创设计在内的行业,都是抄袭泛滥。
 
在用户偏好的马太效应下,国内生活方式集合店大都朝日系与北欧风靠近,这就导致了风格相似,只要多逛几家店,就会发现,除了种类重合度高,其产品设计也有大量相似之处。
 
至于经营模式,甚至不存在“抄袭”一说,学习与借鉴,学到多少只凭个人本事。
 
此外,生活家居用品的研发门槛不高,产品之间最大的区别便是设计与价格,抄袭风行逼死原创,抄袭者又被后来的人抄袭,只能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这就诱发了后续供应链与加盟的问题,恶性循环下,企业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更值得反思的是,既然是以贩卖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模式,然而大部分品牌只提供生活用品,缺乏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
 
没有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集合店,不能形成品牌独特的价值观,便不能维系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一旦有更大的资本入局,采用前辈们已经验证的模式,生活方式集合店的“护城河”在哪里?
 
不妨从无印良品的经营中寻找蛛丝马迹,无印良品初来乍到便获得了大量文艺群体的追捧。
 
后期口碑滑落主要是由于降价导致定位混乱,丧失了原本用户群体的拥趸,但在全球范围来看,无印良品依然势头良好。
 
不可否认其在价值文化塑造上的成功,多少人被MUJI风所影响,再将这种生活理念放大到周围,模式和服务可以速成,文化积淀却需要时间。
 
在生产技术门槛低的生活家居领域,设计、材料、价格,没有什么是永远的护城河,只有基于文化之上的、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才能源源不断地留住从前的人、吸引新的人。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工作日8:30 - 17:30
加入我们
个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