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梦森友会
Parody
in Pop culture
Parody
in Pop culture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于今天上午在淘宝上被全面下架的消息,使得这款占领网络热点多时的游戏再次斩获一波流量,而“动森”仿似一个通向奇妙世界的暗语,“岛民”的日常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岛上是否有“文艺青年”们的梦想家园,任天堂又在游戏中埋下什么梗?而艺术又是如何出现在流行文化的巨浪之中?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
经历了艰难又辛酸的神游时代,任天堂二度将《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下称“动森”)中文化并带到了最新的Nintendo Switch平台,这个隐藏的千万级销量游戏终于一片“在几厘米啊几厘米”、“不是鱼露是鲈鱼”、“全世界只有我没有Switch”的声音中被中文世界发现。

这是一款难以用三言两语概括的游戏,它有着社交、种田、建造和收集的元素、与现实同步的时间流逝以及性格各异的岛民们。最能概括它的,莫过于“过家家”。所以最能被动森吸引的人,一定是相信游戏里Q版的虚拟外形之下不是数字和程序的那些人,对他们来说,这里是一片真实的田园。



动森中玩家们自发模拟星际迷航、闪灵、和燃烧女子的肖像
这一次动森的舞台是在一座无人居住的小岛,熟悉的狸克领衔带领玩家们在这里安家,从第一天的帐篷开始,逐渐盖房子,交朋友,建立社区。在这个佛系的进度之下,依然有着极度惊喜的体验。如果要回答被动森一击捕获的瞬间,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在第一次游览博物的时候。

动森里的博物馆是一个异次元空间,收集到的化石,鱼类还有昆虫都会按照不同的分区和模拟环境真实的生活在这里,并配备一应俱全的观赏设施,可以说是游戏中图鉴系统最强的展示方式。博物馆的二层尚未真正开放,而根据岛民们不经意的对话,这里很可能是进一步更新才会披露的地方,到时动森里幽默感最高的艺术品系统也会被更多人认识。


3DS中的博物馆
玩家们常常把不停设下房贷圈套的狸克老板称为“奸商”,熟不知在动物森友会里真正的奸商“狐吉”还没登场。在3DS一作的动森中,狐吉贩卖的是艺术品,每隔几天他就会带着富可敌国的艺术品拜访玩家。如果不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他可能是最伟大的艺术品交易员,几乎所有在艺术史留名的名家之作他都有,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伦勃朗的《夜巡》、梵高的《向日葵》以及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等。

真假美术品的图鉴与鉴别指南
这些艺术品里经常掺杂着赝品,需要玩家有非常好的眼力,尤其是在3DS满是马赛克的屏幕上。波特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踩着的贝壳是反面的;《蒙娜丽莎》的左手搭在右手上,而真品正好相反;《神奈川冲浪里》背景中的富士山无视透视原则被放大了数倍;《夜巡》和《风神雷神图》中不同人物的颜色被互相掉包;狐吉还钟情于给维米尔画的头巾换颜色,《倒牛奶的女仆》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头巾都是受害者。更高超的造假把戏体现在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的作品之中,他的作品特点是用水果、蔬菜、花、书、鱼等各种物体来堆砌成人物的肖像,狐吉则是将计就计的把作品里真实的鼻子换成了一根胡萝卜。
Simpsoms
and Kimpsoms
and Kimpsoms
这种看似恶搞、实则解构艺术品的手法其实非常常见,从20世纪初的艺术先锋们开始几乎屡见不鲜。达利就曾给《蒙娜丽莎》画上了胡子,安迪·沃霍更是。去年KAWS卖出了亿元价格的作品,也一眼可以看出创作灵感来源于《辛普森一家》和披头士的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视觉遗产,经典的艺术作品总是被戏仿和挪用的对象,在流行文化对其的使用中,却往往沦为一种乏味的使用。尤其是在联名、授权大行其道的当下,真正的诙谐只存在于理解这些艺术品的制作者手里。




各种版本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马男波杰克
《马男波杰克》无疑是其中之一。相信你在日常的表情包和截图中已经见到过波杰克本马和他的毒鸡汤。这是一个过气童星,在经历光速过气之后,企图为自己翻红的故事,发生在洛杉矶的文化圈里。艺术品自然是这个阶层标榜品味的一部分。这部Netflix推出的“马生不值得”动画里融入了数不清的文化梗,其中无痕植入的“马式”艺术名作,更是让观众的脑负荷加速爆炸。


波杰克与《艺术家肖像》(泳池与两个人像)
在动画的最开始,正在抽“事后烟”的波杰克,不经意就给观众透露了他挂在卧室墙上的波普画作,因为主角是马,所以是画的内容不是梦露而是马蹄铁;在马男客厅里挂着野兽派马蒂斯的名作《舞蹈》,只不过画作中的人都替换成鹅、马以及猫咪;故事发生地在加州,大卫·霍克尼自然也不能放过,马体自然也取代了泳池里的身体。霍克尼在创作《艺术家肖像(泳池与两个人像)》时,正值感情的分手之际,充满了忧思、感伤、孤独和踌躇,而每当马男开始变丧思考人生时,这幅画作就一如既往的出现在办公桌的后面,和马男的情绪互为映衬。




Getty Museum
对经典艺术品的再度使用,往往需要融入当下的感受,在如今全球进入例外状态的时刻,对经典艺术的演绎也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一面。
包括 Getty Museum 在内的诸多美术馆和个人都在网络上发起了用手边的物件cosplay艺术名作的活动。由于国外抢购厕纸的风潮,厕纸成为了其中出镜率极高的物品。它几乎万物可变,无论是玛格丽特的烟斗、卡特兰的香蕉还是古典衣服上浮夸的脖颈装饰和卷发造型。





这或许就是经典艺术作品的魅力,不同的时间和形式里总有各种各样的共鸣。而现实也总是在提醒我们重访它们的必要,就像霍珀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意大利阳台上鼓舞人心的歌剧再次重现一样,重要的是在这些不断的复写之中,我们是否更懂得艺术品之于当下的意义。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