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9月,上海家具展25周年之际,主办方特邀英国设计学者、《1000 Chairs》的作者Fiell夫妇(Charlotte与Peter),编撰了《Contemporary Chinese Furniture Design(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创意新浪潮)》,并在摩登上海时尚家居展现场正式发布。这是全球第一本最富权威性介绍现代中国家具设计的著作。
书的封面是张周捷的数字家具代表作之一,于2011年创作的OBJECT #SQN1-F2A
在当下,设计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又几乎无处不在,它恰好是中国人生活变化的写照。此刻当我们说中国家居设计,也与五年前、十年前截然不同。但是,受制于行业特性与物品属性,它不会更新那么快,而是以自身的节奏悄然变化着。
而《Contemporary Chinese Furniture Design(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创意新浪潮)》这本新书的问世,可谓恰逢其时。
新旧融合的中国“新设计”
Q:你们走访了许多中国设计师、品牌甚至是工厂。就你们看来,当代中国设计及其相关制造存在哪些较于西方的“优势”?
A:目前中国对当代设计的需求很大,与此同时,在西方市场对新设计却没有这么旺盛, 实际上,市场已经比较饱和了,因为已经有很多知名的设计主导的品牌,从Artek到 Zanotta。中国设计师当然也受益于家门口就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本土市场。
Q:你们提到中国设计现在处于一个“创意爆发的临界点”。你们是从哪些迹象中获得这个结论的?
A:中国设计当然正在发生一个时刻,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设计师掀起了一股当代美学的潮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Q:为什么选择张周捷的作品作为这本书的封面?
A:对我们来说,张周捷的参数化设计作品当然是新中国设计的先锋。我们希望在这本书的封面展现他第一件计算机生成的设计,虽然距离现在已经有十年了,因为它的生成过程是如此地引人深思。
此外,这是这个设计族群的第一件作品,但它看起来如此新颖。最为重要的是,虽然这件作品看起来很未来,它的多面形式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品质,让人联想起古代屏风上的碎冰的图形。这也是中国新设计的意义所在,新旧融合,去创造一种全新的视觉张力,这是更广泛的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
Q:你们如何理解张周捷作品里的“中国性”?
A:对我们来说,张周捷作品的“中国性”在于它既向前看,又回头看。因为使用了三角镜面,它也有一种非常亚洲的审美体现,这一些产生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形式,是超现代的,但仍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Q:数字设计目前在中国还算新学科,国际上却有不少实践者。根据你们的研究,张周捷作品显示了怎样的特色-是拥有相似方法论的其他人不具备的?
A:我们很喜欢张周捷使用程序一秒生成大量的设计这个创作方式,但是又采用了极其耗时的纯手工制作的方式去制作那些计算机生成的设计。
设计引领市场,引领制造,是大趋势
王明亮: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从事国际展览行业达41年
Q:您从事展会已有40多年,结合您的经验,您认为中国设计与中国制造业之间是并行在进步的吗?若二者之间存在割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A:中国设计在中国制造、特别在家具的制造方面,制造往往落后于设计,这源于几个方面的要素:
1、 设计与市场往往有差异,叫好的设计,有时候并不被市场看好。所以,企业家往往敢于花重金投资设备,厂房,而不愿意花那么一点点钱,去投资设计。行业对设计的投入有巨大的偏见。
2、原创设计会受制于材料,工艺、工时,及由此产生的附加成本,而导致企业对采用原创设计的消极和观望。从另一方面来说,设计师对材料、工艺、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不足,也致使其往往设计外观好看,但加工生产难度太大,边际成本随之增加。好在最近几年,企业家与设计师的沟通已在逐步渐入佳境。
中国的年轻人需要真正理解
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
宋涛: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
宋涛的创作范畴涵盖绘画、装置、艺术设计及旨在建立生活与艺术之间桥樑的公共介入。其作品大多用木材和金属及亚克力为材料,意在使世人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仑美奂的造型艺术及其所具有的深厚生命力。曾在上海美术馆、上海多伦多美术馆、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等被邀请举办个人展览。
Q:你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的“收藏性”设计,在当下,它似乎在西方更有市场。你如何理解它的受众现状为何如此?
A:中国收藏性的设计作品,主要是提倡实验性,关于艺术和材料的研究,在我的眼里更加能体现原创精神,这个也许还没有所谓的市场但也是中国最稀缺的。
Q:同时作为一位设计教育者,能否与我们分享下这几年来你观察到的中国(家居)设计教育的变化?
A:中国目前的教育基本上是全盘西化,虽然有一些和传统有关的课程,但是学生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运用。我所说的是传统的美学理念,而不是所谓的传统工艺和技法。好在很多年轻人开始了解和研究我们自己的文化和美学,只是时间问题。
Q:对于大众读者,你想分享一些怎样的读后心得?
A:Fiell夫妇这本书很重要,起码是第一本比较全面的向西方国家介绍了中国目前的家具设计面貌,但是他们只是罗列式的放了大量的图片,没有能从历史、风格、年代几个方面梳理,难免让人看了没有任何逻辑,也看不出来中国设计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