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近日宣布,将于今年12月关闭其在弗吉尼亚州丹维尔的工厂,并将生产线转移到欧洲,以削减成本。
对于关闭北美工厂的原因,宜家表示是原材料成本太高,而在欧洲生产产品的成本比在美国生产成本便宜70%,该项成本甚至还包括运往北美的物流费用。
都是关税惹的祸?
来自弗吉尼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Tim Kaine在2018年发推文称,丹维尔工厂的工人担心关税会影响生产成本,并表示“在关税政策伤害到更多美国企业和工人之前,我们必须阻止它。”
这家宜家北美工厂负责为美国和加拿大的零售商店生产木制家具,主要是置物架和储藏柜。工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忧虑,是因为宜家木制家具常用的材料之一——刨花板,是从中国进口的。而根据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显示,刨花板属于被征税商品之一。
不过宜家对此表示了否定,称关闭工厂的决定与关税无关,丹维尔工厂使用的刨花板是从美国供应商处购买的。
对成本的“极致”控制
丹维尔制造工厂于2008年开业,是宜家在北美唯一的生产工厂,拥有300名员工,每年生产约300万件家具。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尽一切努力保持该工厂的竞争力,但不幸的是,在此继续生产的成本条件并不合适”,工厂相关负责人Bert EadesBert Eade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家具零售商之一,宜家在产品层面成功的根本在于“物美价廉”,而宜家低价的秘密武器则是“全球供应链体系”。
全球供应链体系
遍布全球的供应链确保了宜家家具制造成本的低廉。
宜家在全球拥有超过2000家供应商,最多的是中国和波兰。每年,这些供应商都会为宜家的大额订单展开激烈竞争,只有达到最低成本并且保证质量的供应商才有获得为宜家代工的可能。
此外,在宜家众多的“供应商”中,宜家自己的工厂是个特别的存在。宜家在全球9个国家拥有制造工厂,雇佣约2万人。宜家工厂隶属于宜家集团,专门负责板材的生产采购以及平板实木家具的制造。
宜家售卖的家具都是自主开发、自主设计所有产品并拥有专利。因此宜家对品牌有着绝对控制力和话语权,制造商除了依据宜家的图纸进行生产以外,无法对宜家施加任何压力。
相反,宜家还会对供应商提出压低成本的指标,从而促使其制造成本能够进入持续性下降的良性循环。
时代变了与更大的危机
宜家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成本,但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危机或许早有端倪。半年前,宜家北美工厂宣布裁员20%,当时Bert Eades告诉当地媒体,该工厂2018年的产量比预期下降了25%。
而在此之前,2018年11月底,宜家宣布未来2年将裁减约7500名员工,缩减幅度5%,这是宜家有史以来最大的规模重组计划。“这是为了应对线上电商等消费模式对传统零售的冲击。”宜家首席执行官 Jesper Brodin 表示。
为此,宜家已经做出了许多显而易见的转变——比如目前在中国已经开放了 149个城市的网上电商服务;未来计划在全球各地城市中心开设30家新店;立足欧洲、亚洲、北美和中东之后,将版图扩展至以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为起点的南美洲等。
“零售业正在发生巨大转变,规模和速度都前所未见。”Jesper Brodin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