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亿欧智库保持对家居家装产业的关注观察并持续输出相关研究成果。在去年《年度关键词报告》的基础上,继续编写2018-2019年度行业发展总结。
去年4月亿欧智库发布《2018年家居家装发展研究报告-八大关键词》,主要研究2017这一年中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细分赛道,如互联网家装、家居新零售、家装后市场,以及伴随洗碗机等新兴厨电产品融入的厨电市场,分析了各个赛道的发展现状、市场潜力、未来挑战,受到行业内外一致认可好评。
随着2018年家居家装行业发展变化,亿欧智库将关注点投向家居卖场、家居家纺、装配式内装等新研究领域,并纳入了重点研究范畴。同时备受关注的家居建材、全屋定制等关键词延续更新。2018年,获得资本最高热度的智能家居本次报告也继续进行分析。
本次报告,亿欧智库主要研究家居建材、全屋定制、家居卖场、家居家纺、智能家居、装配式内装六个细分赛道。通过超20余家家居上市企业财报深度解析,绘制成84张数据图表,127页完整ppt内容,将2018-2019年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共享。就每个细分赛道总结如下:
家居建材
1)家居建材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行业整体呈现出“强者愈强”局面,无论是渠道下沉速度,还是实际营业额增长,排在前列的头部企业增速都超过行业整体水平。
2)家居建材分类很多,消费者参与度较低的赛道都已发展成熟,如涂料、五金、瓷砖等,而木作品、定制家居、沙发布艺、软装饰品等消费者可选择性较多,参与感较强。这一类家居品牌现有的市场格局极有可能随着新时代、新消费变化而发生改变,当然最后也将取决于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抓取及满足情况。
3)上游房地产行业受周期影响,近几年来对整体影响偏小,家居建材的渠道下沉是营收增量主要方式,无论是从数量上整体提升,还是新兴门店或新兴渠道合作,依然还处于靠店铺走量的发展阶段。
定制家居
1)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加速了消费者对于家居定制需求的认知,也为各家具厂商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空间,定制家居的出现从需求端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除功能性之外个性化的追求。
2)目前定制家居企业主要经营策略分为两种:多品类扩张,将产品逐渐从橱衣柜延伸到其他柜体,从厨房、卧室拓展到客厅、书房等功能间;零售商转移,将产品集合起来开样板体验店,聚焦线下服务,并提供全屋产品及装修一站式服务。一个是从产品本身,一个是围绕线下服务,都是为聚焦用户而做出的改变。
无论从市值还是从营收规模来看,定制家居市场格局比较明显,但橱、衣柜两大类的龙头品牌市占率依然徘徊在5%-6%左右,再加上第三方定制品类崛起可能会给其他定制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定制家居发展潜力巨大。
3)回到生产线建设上,定制家居的发展离不开智能生产线的建设,前期定制家居品牌都在不断稳固生产力,增加柔性生产建设。智能生产线的建设运营带来的不仅是成本优化,还有个性化需求的“规模化”生产,成本和效率的双速优化,前期定制家居的投入也是等待厚积薄发。
家居卖场
过去一年家居卖场最大两个新闻分别是阿里投资居然之家和阿里投资红星美凯龙。我们可以看到,红星和居然之间的较量不再局限于传统卖场核心位置及核心商家之争,随着电商的加入,新零售概念注入,卖场最终形态也将迎来转变。
家居新零售也是2018年媒体舆论最热的话题,不少家居厂商都贴上新零售标签,门店优化或新兴品牌的创立等。基于此亿欧智库将于7月初正式推出《2019年中国家居零售新方式研究报告》,报告将重点研究推出新零售战略的五大经营主体,并进行深度案例分析,敬请期待。
家居家纺
1)家纺是最临近零售的行业,标准品居多,无需提供深层次的服务。然而随着电商的发展,带动起来的不仅是头部家纺企业的销量,同时也推动二三线品牌出现在消费者视野里。随着选择品牌、品类增多,消费者对家纺的认知也还停留在实用上面,相较于家具而言客单价低,频率同样也低,导致家纺上市企业市值上不去,营收增长乏力。
2)家纺行业很少有品牌会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太多精力,依旧以渠道、价格作为品牌竞争力,在面对快时尚品牌的跨界布局,新零售原创品牌的进入,家纺品牌的地位也受到挑战。
3)目前来看,家纺行业发展市场竞争格局并不明显。未知变化太多,短时间内难分伯仲。
智能家居
1)智能家居落地不仅需要时间去沉淀,还需要基于使用体验经验去教育市场,否则对于用户来说绝对是伪刚需,消费者不会认可。围绕用户的角度去考虑,企业单方面的设计一定会出问题,真正在某些场景解决消费者痛点才能实现技术的价值。
2)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一样一定会多次被称为风口,会下跌会上升,行业将智能家居发展分为主要三个阶段,单品、全屋互联、智能物联,目前智能家居依然处于单品期,这个速度会加快,但不会有我们想象来的那么快,还需要时间等待。
装配式内装
装配式内装会颠覆整个装修行业吗,答案一定是会的,低效率一定会被高效率所取代。传统装修市场历经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无论是互联网带来的观念革新还是技术推动下的升级,交付落地依然是装企最难克服的问题。装配式内装技术和产品如果能够被消费者所认可接受,那么实现规模化将成为可能。